活动主办:鄂尔多斯市旅游局、鄂托克前旗人民政府
活动承办:鄂托克前旗委宣传部、鄂托克前旗文化旅游广电局、上海庙欢乐大草原旅游景区
活动主题:“马兰花开 幸福来”第二届鄂托克前旗马兰花节
活动时间:2017年5月6日—5月19日
活动地点:鄂托克前旗
鄂前旗于1980年从鄂托克旗分设建旗,位于鄂尔多斯市西南部,地处蒙陕宁三省区交界,境内主要由毛乌素沙地和鄂尔多斯梁地两大地貌构成,总面积1.218万平方公里,辖4个镇,68个嘎查村,16个社区,1个自治区重点工业园区,户籍总人口7.8万人(农牧业户籍人口5.6万人),其中蒙古族人口约占总人口的29.9%,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、汉族占多数,以农牧业为基础、工业占主导的少数民族聚居区。
——区位条件优越。鄂前旗属于呼、包、鄂、银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,介于宁东、蒙西、陕北三大经济板块之间。上海庙能源化工基地是内蒙古自治区规划建设的10个重点工业园区中3个重点煤化工园区之一,是国家新规划的蒙陕宁能源化工“金三角”的重要组成部分,与宁东能源化工基地毗邻,处于我国西煤东运、北煤南运的结合部。
——历史文化厚重。境内萨拉乌苏河和水洞沟都与古人类活动有关,唐代在鄂前旗建置六胡州。15世纪末,蒙古鄂尔多斯部进驻,积存了蒙元文化。抗战时期,鄂托克前旗南部是红色革命根据地,特别是三段地工委是党在内蒙古最早开辟的革命根据地,城川民族学院是中国共产党培养党的民族干部的摇篮。
——矿产资源富集。探明煤炭储量142亿吨,远景储量500亿吨以上,煤炭年产量达1050万吨;天然气已探明储量7000亿立方米,年产量达50亿立方米;石油分布面积2800平方公里,年产量达到1万吨;盐、芒硝、石膏、方沸石、优质紫砂陶土等储量丰富,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前景十分可观。
——药材资源丰富。素有“药材之乡”的美称,是我国梁外甘草和天然麻黄的主要产地之一,野生甘草保存面积425万亩,麻黄保存面积26万亩。
——旅游资源独具特色。境内有古河套人遗址、宥州城、明长城等历史古迹和三段地工委、王震井、延安民院城川纪念馆等革命旧址。先后树立了河套人发祥地、中国水利风景区(鄂尔多斯沙漠大峡谷)、中国绿色名旗、中国最佳休闲旅游目的地、中国鄂尔多斯文化之乡、中国鄂尔多斯婚礼文化传承基地、中国鄂尔多斯马文化保护基地、中国蒙古族三弦文化之乡、中国筷子舞文化之乡、中国内蒙古沙漠赛车基地、中国内蒙古摄影家创作基地、中国内蒙古摄影发祥地、中国艺术摄影学会摄影基地、中国西部摄影家创作基地、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县等多个文化品牌,成功荣膺“全国科普示范旗”“国家卫生旗”“自治区园林旗”“自治区双拥模范旗”和“自治区文明旗”称号,获得全国县级文明城市提名。建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2个、自治区3A级旅游景区1个。
近年来,鄂前旗全面贯彻落实自治区“8337”发展思路,充分发挥资源优势,加快建设上海庙能源化工基地,以工业经济迅速崛起,带动全旗经济整体跃升,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了由农牧业主导型向工业主导型转变,城乡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,正在建设自治区重要的清洁能源输出基地、现代煤化工生产示范基地。2015年,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29亿元,增长9.7%;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6亿元,增长8.9%;固定资产投资232亿元,增长16%;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.4亿元,增长8%;城乡居民收入35545元和14501元,分别增长7.4%和7.6%。主要经济指标均高于预期,其中地区生产总值、固定资产投资、城镇居民收入增速居全市第一,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速居全市第二,农牧民人均收入总量和增幅实现“双第一”。